当前位置:豹子小说>历史军事>形意宗师> 卷一百三十七 人与环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一百三十七 人与环境(1 / 1)

韩珞在华夏,更像一个武夫。

因为他那个时候,身边有一群习武的同伴。

青酋小镇上,父亲韩灿理,伯伯李玄国,山山叔叔,药师傅,金娃叔叔,高文伯伯,都是一群练武的把式家。

父亲精通器械,九节鞭十分流畅,精通太极,李玄国得少林某脉武术真传,据他自己而言是达摩拳法,山山叔叔又是军中出身,是百军比武第一名,散打非常厉害,具备强大得实战能力。药师傅修十年太极拳,养一身温润肌肤。而金娃叔叔,又是桩功深厚,硬功插掌,更是威猛无比。高文伯伯又是市区摔跤队出身。

韩珞从出身起,就跌进了武术堆里,又染又泡。

幸好母亲秀文华,自幼喜爱文学,学习极好只是迫于家境贫困,才没有上高中。字写得十分秀气,比起父亲那一手自然大字,母亲得字真是超过父亲十几倍。自韩珞上小学起,就强烈要求字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若有一点不好,就会逼其重写,又带韩珞学习画画,从小给韩珞讲故事,买课外书,培养了韩珞阅读文学的兴趣和启蒙。

父武母文。

这就是韩珞武学,哲学双修的根本家庭环境。

在父亲那一堆朋友圈里,韩珞染了武学,母亲那里却暗然种下了文学的种子,如果没有母亲秀文华对韩珞自幼的文学培养,韩珞很可能坠入武学,与人搏击打斗,成为一名悍夫。

因为有母亲,所以韩珞才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在青酋镇练武的同时又自发动的去读书。

母亲种下的文学萌芽,在武学的世界里,砰然爆发。

离开青酋镇之后,随师学艺,又有万肖一起磨砺切磋,武当山脚下的小珞庄,又有朱震山陪练磨砺。进入大学,如龙入海,先后相遇陈武象,徐傲冰,曹青羽,一起切磋武艺,更有顶尖化劲拳师,得天下第一得魏令姜亲自指点,喂招。太极宗师陈当心指点,枪仙曹正雷,隐僧释立,与这些人相处,韩珞是真正的不寂寞。

哲学上,又有同学一起讨论,共同研究,院长周天修,教授汪泉,李震名,潘涛寿,韩名玉等一批哲学前贤,一起研讨跟他们学习哲学以及人生观念。

周天修恩师一直鼓励不学他,而是发掘自己的天赋智慧,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自己的本能就已经是很强大。周天修的宗旨一直都是‘不是在教导你,而是在引导你,发掘你自身的潜能,导致,潜能尽出。’

汪泉教授则有些古老,一直以‘释儒道’的哲学核心为观念,外求西方诸哲学,一直保持不失去华夏的根本而兼容外界的优点。否定完全西化。

李震名教授是心理系的明师,一直倡导‘心理学是了解自己与世界,他人的根本,也是哲学的根本。’

潘涛寿教授的宗旨是‘取全球各国之优点,而成就自己。不排斥任何一门学问,只取其长,成己大长。’

韩名玉前辈是名誉教授,乃是李震名教授的恩师,一直倡导‘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终极归途’,一直探索两种立场的终极归路。

而韩珞,就是会聚了各位哲学大师的思想宗旨,成就了如今的自己的哲学学问。

而离开华夏之后,渡过汪洋大海,万里之隔,韩珞来到北美,进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并不倡导武学为国民传统精华的美国,在这个一切注重实践的实用性方面的国家,可能在人人持枪的美国人眼里:“什么?练体育?真原始,一把枪可以解决武力的事情,一颗原子弹可以结束一场世界的大战。人力?算什么?”

韩珞就失去了根本一般,没有人在畅谈武术,有的仅仅是不屑和不理解

俩个国家,对待同一个事物,完全是不同的方式。

这就是国际!

因为在华夏大陆上,可能平凡百姓,一见到练武的,绝对不会鄙视,反而觉得哇噢,好厉害!

可在美国,却是,傻逼,还练武,多老套?

而韩珞本人又不屑去施展功夫,来证明什么来改变他人的看法。因为在武林,一直有一句遵守的根本规则,就是永远不会显露自己的实力。与人较劲,那是傻叉的活,真正的武学是隐藏,别人才对你捉摸不透,才能在关键时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虽然不主动仗武欺人,但也不会主动保守,被人欺负。

韩珞虽然有佛门功课“尊胜咒”如今日日持诵,但也不会像佛门僧侣一样,放弃攻击,善良无比。

因为这个哲学现象,在韩珞大二的时候,侵淫三教学问半生的汪泉教授和大家已经讨论讲解过这个现象导致的后果和社会现象。

光明,永远与黑暗同长。

如果放弃自身的‘刺’,完全变成一个光秃秃的‘无刺刺猬’,所谓‘善良’,但也会导致‘任被啃食’,失去了刺,平衡就不存在了。善良也即如此了。但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善的一方面不断扩大,也同时会按照‘光明黑暗同正比’的规律,扩大黑暗的邪恶。

最光明的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候。

光明越深,黑暗越长。

树越像向阳花木生长,它的根越扎入地下的黑暗。

华夏有句古俗语‘树有多高它的根就有多深’。

无比善良的善良,却导致了别人的不断攻击。

这就已经违背了哲学上‘平衡’的定律。

而汪泉教授则不赞同这种善良,他认为也确定,这样‘无刺善良’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扩大恶的那一边,你越善,恶越大!他确定以及肯定的是,保持一定的刺,但又不互相伤害,这是最完美的生活哲学规律。也是哲学上的高度平衡现象。

这就是哲学的艺术一角。

学会哲学,处理事情,认知万物运行的规律,结果,去把事情尽可能做到最好。

有刺,却不伤害别人。

………………

而韩珞也发现了一个哲学现象,就像‘孝’,华夏倡导了千年之久,但所有的子女都孝顺吗?并不是这样子,青酋小镇的街坊邻居,就有孝与不孝的各家子弟出现。

韩珞学习了哲学,认为孝,是源自父母养育之恩。假如父母从小关心照顾,爱护有加,孩子长大之后,一定尽思报恩。如果父母从小欺凌侮辱,孩子长大之后只会讨厌父母。而这就是孝的根源,不是学校学习了孝顺二字之后,才去孝顺。

哪怕不倡导‘孝道’,天下人不知有‘孝’,天下也会有‘孝事’不断涌现。

孝,乃是人之天性,本能,潜能。而不是学习得来得。如果认为是先学习,才有孝,那是错误得。

人得本能为:道,善,恶,孝,美,需要学习的仅仅是,这个世界的存在规律。

而古代学问,却一直放弃世界的现象,追求本来就具备的东西,还在不断外求,才导致封建社会的种种与所倡导的‘五’几乎背离,社会表面安稳善良,民间百姓内心,又是蕴含了怎样的不平。

本有善,何其追善?

本有道,何需追道?

而韩珞认为,正是一直倡导孝道,人反而不会取孝顺长辈,正是触犯了哲学规律‘光明越长,黑暗越深’的规律。

韩珞的恩师,汪泉教授一直认为,社会一直没有从人这个根本上去考虑一切,对‘人的本来具备的东西’一无所知。

人的先天之物是什么?

人的本来具备的是什么?

大自然富裕人生命的时候,给予了什么?

是不是人的‘不认识自己’,遮挡了大自然的东西。

就好像人与人,一开始的善,绝对会造就之后的‘恶’。

而一开始的强硬,反而造就了之后长久的和睦。

这与华夏文字中的正统学问,真的是‘背道而驰。’

华夏几千年的学问,更像一个‘为了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圆满’的规律。

周天修在教导韩珞的时候,一直感慨,华夏人不认识华夏人,不认识作为一个人具备的东西和力量。

韩珞因为有这些前辈和自身刻苦的学习哲学,才有了如今的哲学水平。

而脱离华夏大陆武人一样的生活后,韩珞在北美,却更像一个文人。生活的安静,没有突如其来的刺杀,身边的同学不知道他过去发生了什么,武学,更像是一个附庸品,与他的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德州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上学下学。

完全是一个文人该有的生活。

他在北美,是这样的身份!

久违的学习氛围的环境,没有突如其来的刺杀,没有被某些大人物布局,没有武学朋友的陪伴。更多的是哲学上的研究生同学,一起探讨哲学未来的方向,和一些社会现象的辩论点,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文化!

韩珞方才深造!

对世界,对华夏也罢,对北美也罢,都有了新的看法!

虽然武术没有当年飞速发展,但是哲学一路上,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

因为他此时身边的人,都是哲学上的真正智慧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豹子小说